菠蘿莓的果肉呈奶白色,表面點綴著很多紅色的小斑點,外形酷似草莓,但沒有草莓表面毛絨絨的毛毛。菠蘿莓之所以叫做菠蘿莓是因為它綜合了菠蘿和草莓的兩種特質(zhì),長著草莓的外表,味道卻和菠蘿一樣,感覺菠蘿莓是心機婊。
菠蘿莓生吃或者榨汁都可以,生吃的話多汁,有種吃著未熟草莓的感覺。令人遺憾的是菠蘿莓只在英國和德國有買,如果想嘗嘗菠蘿莓的味道,有時候只能遠赴國外,只為那一口生草莓的味道。這就是愛。除了生吃,榨汁也很好。既然味道和菠蘿相似,那么菠蘿莓和蘋果、橙子、芒果、檸檬或者水蜜桃榨汁也是很好的選擇。
菠蘿莓也可以做成甜品、蛋糕,用菠蘿莓加瓊脂做成菠蘿莓果凍也很好,或者菠蘿莓加入芝士做成甜品,又或者將牛奶和菠蘿莓做成菠蘿蛋糕都是香香的。
菠蘿莓原產(chǎn)于南美洲,曾經(jīng)只是一種野生沒人愛的草莓,經(jīng)歷過岌岌可危的歲月后終被拯救,被大面積種植,還登上了《每日郵報》,完成華麗的轉(zhuǎn)身。菠蘿莓和草莓的外觀酷似,連基因都相同,不過嘗起來確是菠蘿的味道,令人眼前一亮,覺得十分新鮮,或許這也是菠蘿莓存活下來的重要原因。菠蘿莓是心機婊。
菠蘿莓可以在大英帝國和德國購買,如果想要嘗嘗菠蘿莓的朋友,你可以出國啊。出國就算了,國內(nèi)還是有菠蘿莓的種子可買,有興趣就中來玩弄一下,不過很難種生,可能是土壤、氣候、濕度和原產(chǎn)地的有所區(qū)別。既然是菠蘿莓原本只是一種路邊的草莓,沒人愛,那有曾思疑菠蘿莓是不是轉(zhuǎn)基因的朋友可以斷掉這個念頭了,它只是長得比較特別。
菠蘿莓(Pineberry)是一種外觀類似草莓,但果肉呈白色的水果,其獨特之處在于擁有類似菠蘿的味道。這種水果起源于野生草莓,經(jīng)過人工培育后成為一種高端水果,近年來在英國和德國等地的市場中逐漸受到歡迎。
根據(jù)《每日郵報》2010年的報道,菠蘿莓的價格因上市時間不同而有所變化:
需要注意的是,這些數(shù)據(jù)為2010年的參考價格,隨著時間推移,價格可能因通貨膨脹或其他市場因素而有所上漲。
在國內(nèi),菠蘿莓的供應(yīng)較為稀少,主要以進口為主,因此價格較高。如果消費者希望在國內(nèi)品嘗到這種水果,可以嘗試購買種子自行種植。
菠蘿莓因其獨特的外觀和口感,逐漸成為水果市場中的新寵,但其高昂的價格和稀有性使其更適合作為高端消費品。
《每日郵報》
菠蘿莓好不好吃,其實口味是主觀的,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,有的覺得不錯,有的認為一般過得去。不過大部分吃菠蘿莓的感覺是這樣的:多水、凜冽,有種吃未成熟草莓的感覺。未成熟的草莓,那味道還真是需要勇氣去嘗試。不過愛吃菠蘿的人應(yīng)該會愛上菠蘿莓,因為它的味道就是菠蘿味的。
菠蘿莓擁有草莓的外觀,卻長著菠蘿的心,有種心機婊的感覺,還有種“我本將心照明月,奈何明月照溝渠”的失落感,草莓不服氣。據(jù)了解,我國四川山地上也曾有過菠蘿莓,但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不多見,真真可惜。如果很想吃菠蘿莓,那可以找個替代品,白草莓,也是野生的,每年的5月到6月是白草莓成熟的季節(jié),陜西多地有出產(chǎn)。
現(xiàn)在也有菠蘿莓的種子可買,但是需要夠硬的種植技術(shù)和提供良好的環(huán)境才能讓菠蘿莓快速成長,要注意溫度、濕度的調(diào)控,還需要不時的施肥、噴赤霉素等幫助植株生長。
菠蘿莓是一種外形與草莓相似但特征鮮明的水果。其果肉呈奶白色,表面的小斑點為深紅色,與草莓的紅肉黑點形成了鮮明對比。未成熟時,菠蘿莓的果肉為青色,隨著成熟逐漸轉(zhuǎn)為奶白色。菠蘿莓的口感與草莓截然不同,更接近菠蘿的味道。
菠蘿莓不僅外形奇特,其營養(yǎng)價值也非常高。每100克菠蘿莓含有約60毫克的維生素C,這種高含量的維生素C有助于美白肌膚。此外,它還富含果糖、蔗糖、檸檬酸、蘋果酸、水楊酸、氨基酸以及鈣、磷、鐵等多種礦物質(zhì)。
值得一提的是,菠蘿莓中含有一種名為“菠蘿朊酶”的特殊酶,這種酶能夠分解蛋白質(zhì),因此在食用過多肉類后,適量食用菠蘿莓可以幫助消除油膩感。
菠蘿莓是一種近年來逐漸受到關(guān)注的水果,其原產(chǎn)地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歐洲部分地區(qū)。由于其獨特的外形和口感,菠蘿莓逐漸成為高端水果市場中的新寵。
菠蘿莓是一種兼具獨特外觀和豐富營養(yǎng)的水果,其高維生素C含量和特殊的菠蘿朊酶使其在健康飲食中占有一席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