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茯苓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,不僅可以用于藥用,還能融入日常飲食,成為藥膳的一部分。它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化痰、寧心安神、敗毒抗癌等功效,其藥性平和,利濕而不傷正氣。適量食用白茯苓,尤其在春夏潮濕季節(jié),是一種理想的調(diào)養(yǎng)方式。以下將為您詳細介紹白茯苓的幾種經(jīng)典食用方法。
材料:茯苓15g、麥冬15g、粟米100g。
做法:將粟米加水煮粥,茯苓和麥冬用水煎取濃汁,待粟米半熟時加入藥汁,一同煮熟后食用。
功效:本方源于《圣惠方》,以茯苓寧心安神,麥冬養(yǎng)陰清心,粟米除煩熱。適用于心陰不足、心胸煩熱、驚悸失眠、口干舌燥等癥狀。
材料:茯苓50g、雞肉適量、面粉200g。
做法:將茯苓研磨成細末,與面粉加水揉成面團。雞肉剁細,加入生姜、胡椒、鹽調(diào)味,作為餡料包成餛飩,煮熟后食用。
功效:本方源于《奉親養(yǎng)老書》,茯苓補脾利濕,雞肉補脾益氣,生姜和胡椒則開胃下氣。適用于脾胃虛弱、嘔逆少食、消化不良等癥狀。
材料:茯苓15g、栗子25g、大棗10個、粳米100g。
做法:將栗子、大棗和粳米加水煮至半熟后,加入研磨成粉的茯苓,攪拌均勻,繼續(xù)煮至栗子熟透,可根據(jù)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糖調(diào)味。
功效:本方用茯苓補脾利濕,栗子補脾止瀉,大棗益脾胃。適用于脾胃虛弱、飲食減少、便溏腹瀉等癥狀。
白茯苓因其藥性平和,適合大多數(shù)人群食用,但需注意以下幾點:
白茯苓是一種兼具藥用和食用價值的中藥材,通過合理搭配食材,可以制作出多種美味又具有保健功效的藥膳,讓健康與美味兼得。
參考來源:中醫(yī)世家,中國知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