佝僂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代謝性骨病,主要由于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、磷代謝紊亂,從而影響骨骼的正常發(fā)育。然而,導致佝僂病的原因并不僅僅局限于維生素D的攝入不足,以下是六大主要病因的詳細解析及相關(guān)背景信息。
霧靄天氣會降低陽光中的紫外線強度,從而影響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。維生素D不足會導致鈣吸收減少,進而增加佝僂病的風險。長期生活在霧靄嚴重的地區(qū),尤其是嬰幼兒,更容易受到影響。
維生素D是預防佝僂病的關(guān)鍵營養(yǎng)素,但天然食物中的含量有限。動物性食品如海水魚(鯡魚、沙丁魚)、動物肝臟、魚肝油等是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。此外,雞蛋、牛肉、黃油和植物油中也含有少量維生素D。然而,對于嬰幼兒來說,僅靠食物攝取的維生素D通常無法滿足需求,因此建議通過多曬太陽和補充魚肝油來彌補不足。
維生素D可以通過皮膚在紫外線照射下合成,但現(xiàn)代生活方式可能限制了這一過程。例如,空氣污染會阻擋紫外線,穿著過多衣物、長期居住在高樓林立的地區(qū)或日照不足的地區(qū)也會減少紫外線的接觸。此外,使用防曬霜等人工屏障也可能阻礙紫外線的吸收。因此,嬰幼兒需要定期進行日光浴,以促進體內(nèi)維生素D的合成。
食物中鈣含量不足或鈣、磷比例不當會影響鈣的吸收。例如,人乳中的鈣磷比例為2:1,適合嬰幼兒吸收,而牛乳中的比例為1.2:1,吸收率較低。因此,嬰幼兒飲食中應注意鈣和磷的合理比例,以降低佝僂病的風險。
某些疾病和藥物也會增加佝僂病的風險。例如,肝腎疾病、胃腸道疾病(如膽汁郁積、先天性膽道狹窄或閉鎖、脂肪瀉、胰腺炎等)會影響維生素D、鈣和磷的吸收和利用。此外,長期使用苯妥英鈉或苯巴比妥鈉等藥物會加速維生素D的分解代謝,從而導致維生素D缺乏。
早產(chǎn)兒由于出生時體內(nèi)儲鈣不足且生長速度快,更容易患佝僂病。嬰幼兒在快速生長期對維生素D和鈣的需求量增加,如果攝入不足或合成受限,就可能引發(fā)佝僂病。隨著兒童年齡增長(2歲以后),生長速度減緩且戶外活動增多,佝僂病的發(fā)病率會逐漸降低。
綜上所述,佝僂病的發(fā)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(jié)果,科學的生活方式和營養(yǎng)管理是預防的關(guān)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