哺乳期的媽媽們由于身體新陳代謝旺盛,再加上照顧寶寶的勞累,很容易出現(xiàn)上火和嗓子疼的情況。為了幫助哺乳期媽媽們緩解這些不適癥狀,以下整理了一些適合哺乳期的“去火”飲食調(diào)理方法。
材料:白蘿卜100克,茶葉5克。
制作方法:將白蘿卜洗凈切片,放入鍋中煮爛;茶葉用沸水沖泡5分鐘,取汁;最后將茶汁倒入煮好的蘿卜中即可。
用法:每日2劑,不拘時溫服。
功效:清熱化痰,理氣開胃。適用于咳嗽痰多、食欲不振等癥。
材料:苦杏仁10克,大鴨梨1個,冰糖少許。
制作方法:將杏仁去皮尖并打碎;鴨梨去核切塊;將兩者加入適量水同煮,待熟后加入冰糖至溶化。
用法:代茶飲用,不拘時。
功效:潤肺止咳,適用于燥熱型急性氣管炎和咳嗽。
材料:豬肺250克,北杏10克,姜汁、精鹽各適量。
制作方法:將豬肺切塊洗凈,與北杏一起加入清水煲湯;湯快好時加入姜汁1-2湯匙,用精鹽調(diào)味即可。
用法:飲湯、食豬肺,每日2次。
功效:止咳化痰,補(bǔ)肺。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、腸燥便秘等癥。
材料:北沙參50克,百合30克,鴨肉200克,蔥、姜、精鹽各適量。
制作方法:將北沙參和百合切片;鴨肉切塊,與蔥姜一起放入鍋中,加精鹽和適量水煮湯,至鴨肉熟即可。
用法:每日1次或隔日1次,飲湯食鴨肉。
功效:滋陰清熱,潤肺止咳。適用于陰虛火旺導(dǎo)致的咳嗽、痰中帶血等癥狀,也適合肺結(jié)核陰虛患者日常食療。
材料:銀耳10克,冰糖20克。
制作方法:將銀耳去蒂,浸泡至脹大變軟;然后與冰糖一起放入沙鍋中,加水用文火燉煮90分鐘,至銀耳松爛、湯汁稠即可。
用法:每晚食用1次。
功效:滋陰潤燥,化痰止咳。適用于肺陰不足導(dǎo)致的干咳少痰、痰中帶血等癥狀。
材料:山藥100克,粟米100克,杏仁20克,酥油適量。
制作方法:將山藥煮熟,粟米炒成粉;杏仁炒熟去皮尖,搗成末。每日空腹用開水調(diào)杏仁末10克,山藥和粟米粉適量,加入酥油服用。
功效:補(bǔ)中益氣,溫中潤肺。適用于脾虛體弱、肺虛久咳等癥。
材料:蔥白(連須)7根,鴨梨1個,冰糖9克。
制作方法:將以上材料加水煎煮。
用法:每日2次,吃梨飲湯。
功效:清熱疏風(fēng),適用于風(fēng)熱型咳嗽、喉燥咽痛、咳痰不爽等癥狀。
通過以上食療方法,哺乳期媽媽們可以有效緩解上火嗓子疼的癥狀,同時保證母乳喂養(yǎng)的營養(yǎng)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