嬰兒鵝口瘡的治療方法
嬰兒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,常見于新生兒和嬰幼兒。以下是針對鵝口瘡的治療方法,分為用藥治療和按摩治療兩大類。
1. 用藥治療
根據(jù)病情輕重,用藥治療可分為局部用藥和全身用藥兩種方式。
1.1 局部用藥
- 將制霉菌素研成粉末,與魚肝油滴劑調(diào)勻后涂抹于患處,每4小時涂抹一次,療效顯著。
 - 使用1%龍膽紫溶液涂抹口腔,每日2-3次,尤其是在喂奶后滴于嬰兒舌下,利用舌頭活動使藥物均勻涂布。
 - 用2-3%碳酸氫鈉(小蘇打)溶液清洗口腔,幫助抑制真菌生長。
 - 涂抹冰硼散或硼砂甘油,每日3-4次。
 
1.2 全身用藥
- 對于癥狀較重的嬰兒,可口服抗真菌藥物,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。
 - 使用制霉菌素溶液(每10毫升冷開水中含20萬單位制霉菌素)涂抹患處,每日3-4次。
 - 補充復(fù)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,每日兩次,每次各一片,壓碎成粉后加水溶解喂服。
 
2. 按摩治療
按摩治療是一種輔助療法,通過刺激穴位和經(jīng)絡(luò),促進患兒康復(fù)。
- 清天河水300次,退六腑300次。
 - 清肝經(jīng)300次,清心經(jīng)300次,揉小天心50次。
 - 讓患兒俯臥,家長用手掌蘸少許麻油,沿脊柱兩側(cè)以小魚際著力上下推擦背部和腰部,至局部發(fā)熱。
 - 清胃經(jīng)50次,揉板門50次,然后從橫紋推向板門20次。
 - 按揉大椎穴1分鐘。
 
注意事項
- 治療期間應(yīng)保持嬰兒口腔清潔,每次喂奶后用溫水清洗口腔。
 - 避免使用未經(jīng)醫(yī)生指導(dǎo)的藥物。
 - 如果癥狀持續(xù)或加重,應(yīng)及時就醫(yī)。
 
結(jié)論
嬰兒鵝口瘡的治療需要綜合用藥和護理,通過科學(xué)的方法可以有效緩解癥狀并促進康復(fù)。
參考來源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* 本文所涉及醫(yī)學(xué)部分,僅供閱讀參考。如有不適,建議立即就醫(yī),以線下面診醫(yī)學(xué)診斷、治療為準(zhǔ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