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常見野菜及其營養(yǎng)價值與食用方法
野菜因其純天然生長、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(zhì)等營養(yǎng)成分,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追求綠色生活方式人群的青睞。尤其是在北方地區(qū),野菜已成為餐桌上的“常客”。以下為大家介紹幾種北方地區(qū)常見的野菜,包括其特點、營養(yǎng)成分、功效以及常見的食用方法。
1. 馬齒菜
簡介
馬齒菜,又稱馬齒莧或長壽菜,因其葉片形狀酷似馬齒而得名。其莖葉多為紅褐色,葉片肥厚,呈長倒卵形。
營養(yǎng)成分
馬齒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(zhì)、脂肪、硫胺素、核黃素、抗壞血酸等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,同時含有較多的酸類物質(zhì),因此味道略帶酸味。
功效
- 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。
- 含有去甲腎上腺素,可促進胰島素分泌,調(diào)節(jié)糖代謝,降低血糖濃度,對糖尿病有一定療效。
- 含有3-W不飽和脂肪酸,能夠抑制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生成,保護心血管健康。
食用方法
- 焯水后涼拌,如涼拌馬齒菜。
- 炒食,如馬齒菜炒雞蛋。
- 做餡,如蒸馬齒菜包子。
- 煮粥,如大蒜馬齒菜粥。
2. 婆婆丁
簡介
婆婆丁,又名蒲公英,其花粉中富含維生素和亞油酸,枝葉中含有膽堿、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。
功效
- 清熱解毒、消腫利尿。
- 具有抗菌作用,可激發(fā)免疫功能,同時利膽保肝。
食用方法
- 焯水后生吃或涼拌,如海蜇皮拌婆婆丁。
- 炒食,如婆婆丁炒肉絲。
- 泡茶飲用,如婆婆丁綠茶,可加入綠茶、甘草和蜂蜜。
3. 苦菜
簡介
苦菜,學(xué)名苣荬菜或取麻菜,其莖為黃白色,葉片呈圓狀披針形,表面綠色,背面灰綠色,花為鮮黃色的舌狀花。
營養(yǎng)成分
曬干的苦菜中富含鉀、鈣、鎂、磷、鈉、鐵、錳、鋅、銅等多種礦物質(zhì)元素。
功效
- 清熱燥濕、消腫排膿、化瘀解毒、涼血止血。
- 其水煎濃縮乙醇提取液對急性及慢性白血病有一定抑制作用。
食用方法
- 涼拌,如蒜茸拌苦菜。
- 醬拌,如醬拌苦菜。
- 炒食,如苦菜燒豬肝。
4. 蕨菜
簡介
蕨菜,又稱蕨兒菜、龍頭菜,是一種常見的野菜。其葉片卷曲時較為鮮嫩,展開后則變老。
功效
食用方法
- 滑炒,如滑炒脊絲蕨菜。
- 燉菜,如蕨菜扣肉。
- 涼拌,如涼拌蕨菜。
5. 薺菜
簡介
薺菜的花期為每年4月至6月,其白色小花常見于田間地頭。
功效
食用方法
- 涼拌,如涼拌薺菜。
- 蘸醬食用。
- 做湯,如薺菜湯。
- 做餡,如薺菜餃子或包子。
- 熬粥,如薺菜粥。
結(jié)論
北方地區(qū)的野菜種類豐富,既具有獨特的風(fēng)味,又富含營養(yǎng)成分,同時還具備多種保健功效,值得探索與嘗試。
參考來源
* 本文所涉及醫(yī)學(xué)部分,僅供閱讀參考。如有不適,建議立即就醫(yī),以線下面診醫(yī)學(xué)診斷、治療為準(zhǔn)。